根據《全國污染源普查條例》第三十一條規定,經省政府批準,現發布《湖南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》。
特此公告。
附件:湖南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
湖南省生態環境廳 湖南省統計局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
2020年12月9日
附件
湖南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
湖南省生態環境廳
湖南省統計局
湖南省農業農村廳
(2020年12月9日)
根據《全國污染源普查條例》《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通知》(國發〔2016〕59號)和《關于開展第二次全省污染源普查的通知》(湘政辦函〔2017〕69號)要求,開展湖南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。
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17年12月31日,時期資料為2017年度。普查對象是我省境內排放污染物的工業污染源(以下簡稱工業源)、農業污染源(以下簡稱農業源)、生活污染源(以下簡稱生活源)、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和移動源。
按照黨中央、國務院、湖南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,全省各級普查機構認真謀劃、精心組織,廣大普查工作人員無私奉獻、艱苦努力,廣大普查對象大力支持、積極參與,現已完成湖南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任務,摸清了各類污染源的基本情況、主要污染物排放數量、污染治理情況等,建立了重點污染源檔案和污染源信息數據庫?,F將主要數據公布如下。
一、總體情況
(一)各類普查對象數量
全省普查對象數量9.31萬個(不含移動源)。包括工業源4.43萬個,畜禽規模養殖場2.06萬個,生活源2.58萬個,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2232個;以行政區為單位的普查對象數量145個。
(二)污染物排放量
水污染物排放量:化學需氧量127.82萬噸,氨氮7.23萬噸,總氮19.23萬噸,總磷2.23萬噸,動植物油1.93萬噸,石油類270.29噸,揮發酚33.46噸,氰化物3.10噸,重金屬(鉛、汞、鎘、鉻和類金屬砷,下同)9.23噸。
洞庭湖(湖南部分)水污染物排放量:化學需氧量24.45萬噸,氨氮1.40萬噸,總氮3.57萬噸,總磷0.43萬噸,動植物油0.31萬噸,石油類28.84噸,揮發酚0.35噸,氰化物0.22噸,重金屬0.24噸。
湘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量:化學需氧量58.98萬噸,氨氮3.41萬噸,總氮9.28萬噸,總磷1.06萬噸,動植物油0.88萬噸,石油類211.26噸,揮發酚32.89噸,氰化物2.72噸,重金屬5.22噸。
資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量:化學需氧量19.74萬噸,氨氮1.09萬噸,總氮2.89萬噸,總磷0.33萬噸,動植物油0.35萬噸,石油類15.36噸,揮發酚0.04噸,氰化物0.13噸,重金屬0.83噸。
沅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量:化學需氧量17.14萬噸,氨氮0.90萬噸,總氮2.33萬噸,總磷0.27萬噸,動植物油0.28萬噸,石油類10.76噸,揮發酚0.18噸,氰化物0.02噸,重金屬2.01噸。
澧水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量:化學需氧量6.89萬噸,氨氮0.40萬噸,總氮1.00萬噸,總磷0.11萬噸,動植物油0.11萬噸,石油類4.07噸,重金屬0.11噸。
其他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量:化學需氧量0.62萬噸,氨氮0.03萬噸,總氮0.16萬噸,總磷0.03萬噸,氰化物0.01噸,重金屬0.82噸。
大氣污染物排放量:二氧化硫22.82萬噸,氮氧化物56.75萬噸,顆粒物59.76萬噸。本次普查對部分行業和領域揮發性有機物進行了嘗試性調查,排放量29.43萬噸。
長株潭及大氣傳輸通道城市大氣污染物排放量:二氧化硫10.49萬噸,氮氧化物25.84萬噸,顆粒物21.73萬噸,揮發性有機物16.09萬噸。
二、工業源
(一)基本情況
工業企業或產業活動單位44348個。
工業源普查對象數量居前5位的地區:長沙市9731個,邵陽市4514個,常德市4095個,益陽市3763個,株洲市3366個。上述5個地區合計占工業源普查對象總數的57.43%。
工業源普查對象數量居前3位的行業:非金屬礦物制品業8509個,農副產品加工業4109個,金屬制品業3250個。上述3個行業合計占工業源普查對象總數的35.78%。
(二)水污染物
工業企業的廢水處理設施1.45萬套,設計處理能力860.37萬立方米/日,廢水年處理量8.06億立方米。
水污染物排放量:化學需氧量5.33萬噸,氨氮0.32萬噸,總氮0.67萬噸,總磷0.03萬噸,石油類270.29噸,揮發酚33.46噸,氰化物3.10噸,重金屬9.07噸。
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:造紙和紙制品業1.42萬噸,農副食品加工業0.92萬噸,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0.56萬噸。上述3個行業合計占工業源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的54.41%。
氨氮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: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0.13萬噸,農副食品加工業0.03萬噸,食品制造業0.03萬噸。上述3個行業合計占工業源氨氮排放量的59.38%。
總氮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: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0.28萬噸,農副食品加工業0.08萬噸,水的生產和供應業0.05萬噸。上述3個行業合計占工業源總氮排放量的61.19%。
總磷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:農副食品加工業113.39噸,食品制造業37.76噸,酒、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29.42噸。上述3個行業合計占工業源總磷排放量的60.19%。
石油類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:石油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58.54噸,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48.60噸,計算機、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32.84噸。上述3個行業合計占工業源石油類排放量的51.79%。
揮發酚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:石油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28.97噸,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3.08噸,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1.13噸。上述3個行業排放量合計占工業源揮發酚排放量的99.16%。
氰化物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:石油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1.31噸,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0.67噸,有色金屬礦采選業0.43噸。上述3個行業合計占工業源氰化物排放量的77.74%。
重金屬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:有色金屬礦采選業5.56噸,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.45噸,金屬制品業0.34噸。上述3個行業合計占工業源重金屬排放量的80.95%。
(三)大氣污染物
工業企業脫硫設施2975套,脫硝設施279套,除塵設施26488套。
大氣污染物排放量:二氧化硫17.47萬噸,氮氧化物20.08萬噸,顆粒物44.51萬噸,揮發性有機物8.50萬噸。
二氧化硫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:非金屬礦物制品業6.29萬噸,電力、熱力生產和供應業5.02萬噸,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2.31萬噸。上述3個行業合計占工業源二氧化硫排放量的77.96%。
氮氧化物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:非金屬礦物制品業8.91萬噸,電力、熱力生產和供應業4.98萬噸,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2.82萬噸。上述3個行業合計占工業源氮氧化物排放量的83.22%。
顆粒物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:非金屬礦物制品業19.21萬噸,非金屬礦采選業9.42萬噸,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3.03萬噸。上述3個行業合計占工業源顆粒物排放量的71.13%。
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: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1.12萬噸,石油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1.07萬噸,汽車制造業0.71萬噸。上述3個行業合計占工業源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的34.12%。
(四)工業固體廢物
1.一般工業固體廢物
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6016.40萬噸,綜合利用量4459.70萬噸(其中綜合利用往年貯存量23.38萬噸),處置量1054.29萬噸(其中處置往年貯存量59.32萬噸),本年貯存量585.08萬噸,傾倒丟棄量0.03萬噸。
2.危險廢物
危險廢物產生量630.52萬噸,綜合利用和處置量632.89萬噸,年末累積貯存量62.90萬噸。
(五)伴生放射性礦
伴生放射性礦普查對象主要為可能伴生天然放射性核素的15個類別礦產采選、冶煉和加工產業活動單位。通過對全省8類重點行業2150家企業的檢測篩查,確定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企業共67家,以稀土礦、錫礦、鉛鋅礦等礦產為主。
全省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累積貯存量為59.05萬噸,其中放射性活度濃度超過10貝可/克的固體廢物主要為稀土、鉛鋅礦、錫礦等礦產,總量為1.80萬噸。
三、農業源
(一)基本情況
涉及種植業的區縣122個,水產養殖業的區縣122個,畜禽養殖業的區縣121個(長沙市芙蓉區無畜禽養殖業),入戶調查畜禽規模養殖場2.06萬個。
農業源水污染物排放量:化學需氧量65.36萬噸,氨氮2.04萬噸,總氮9.92萬噸,總磷1.44萬噸。
(二)種植業
水污染物排放(流失)量:氨氮1.16萬噸,總氮5.55萬噸,總磷0.51萬噸。
秸稈產生量為3568.12萬噸,秸稈可收集資源量2594.21萬噸,秸稈利用量2079.58萬噸。
地膜使用量4.99萬噸,多年累積殘留量2.72萬噸。
(三)畜禽養殖業
水污染物排放量:化學需氧量62.15萬噸,氨氮0.73萬噸,總氮3.84萬噸,總磷0.89萬噸。
其中,畜禽規模養殖場水污染物排放量:化學需氧量34.91萬噸,氨氮0.48萬噸,總氮2.16萬噸,總磷0.53萬噸。
(四)水產養殖業
水污染物排放量:化學需氧量3.21萬噸,氨氮0.15萬噸,總氮0.52萬噸,總磷0.05萬噸。
四、生活源
(一)基本情況
生活源普查對象2.58萬個。其中:行政村1.95萬個,非工業企業單位鍋爐1789個,儲油庫38個,加油站4485個。城鎮居民生活源以城市市區、縣城(含建制鎮)為基本調查單元。
(二)水污染物
生活源水污染物排放量:化學需氧量57.10萬噸,氨氮4.87萬噸,總氮8.63萬噸,總磷0.76萬噸,動植物油1.93萬噸。
城鎮生活源水污染物排放量:化學需氧量24.75萬噸,氨氮2.63萬噸,總氮4.38萬噸,總磷0.41萬噸,動植物油0.43萬噸。
農村生活源水污染物排放量:化學需氧量32.35萬噸,氨氮2.24萬噸,總氮4.25萬噸,總磷0.35萬噸,動植物油1.49萬噸。
(三)大氣污染物
生活源大氣污染物排放量:二氧化硫5.34萬噸,氮氧化物2.89萬噸,顆粒物13.74萬噸,揮發性有機物11.94萬噸。
五、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
(一)基本情況
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2232個,其中:集中式污水處理單位1829個,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處置單位376個,危險廢物集中處置(處理)單位27個(含協同處置單位)。
垃圾處理和危險廢物(醫療廢物)處置廢水(滲濾液)污染物排放量:化學需氧量316.27噸,氨氮39.47噸,總氮63.41噸,總磷3.79噸,重金屬0.15噸。
垃圾焚燒、危險廢物(醫療廢物)焚燒廢氣污染物排放量:二氧化硫64.99噸,氮氧化物329.39噸,顆粒物20.94噸。
(二)集中式污水處理情況
集中式污水處理單位1829個,污水年處理總量25.32億立方米,其中:城鎮污水處理廠284個,處理污水24.37億立方米;工業污水集中處理廠61個,處理污水0.76億立方米;農村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1431個,處理污水0.17億立方米;其他污水處理設施53個,處理污水0.03億立方米。
水污染物削減量:化學需氧量40.16萬噸,氨氮3.23萬噸,總氮3.90萬噸,總磷0.48萬噸,動植物油0.43萬噸。
干污泥產生量25.08萬噸,處置量24.47萬噸。
(三)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處置情況
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處置單位376個,垃圾處理量1426.62萬噸,其中:填埋1224.90萬噸,焚燒166.19萬噸,其他方式處理35.53萬噸。
(四)危險廢物集中處置(處理)情況
危險廢物集中處置(處理)單位27個(含協同處置單位),其中單獨醫療廢物處置(處理)廠10個。設計處置危險廢物能力95.87萬噸/年,實際處置危險廢物33.04萬噸。其中,處置工業危險廢物26.04萬噸,處置醫療廢物3.89萬噸,綜合利用3.11萬噸。
六、移動源
(一)基本情況
移動源普查對象包括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源。統計匯總機動車保有量1049.14萬輛,工程機械保有量12.7萬臺,農業機械柴油總動力4729.82萬千瓦,鐵路內燃機車燃油消耗量5.03萬噸,民航飛機起降架次29.16萬次。
大氣污染物排放量:氮氧化物33.75萬噸,顆粒物1.51萬噸,揮發性有機物8.99萬噸。
(二)機動車污染源
大氣污染物排放量:氮氧化物18.29萬噸,顆粒物0.35萬噸,揮發性有機物7.01萬噸。
(三)非道路移動污染源
大氣污染物排放量:氮氧化物15.47萬噸,顆粒物1.16萬噸,揮發性有機物1.98萬噸。其中:
工程機械排放氮氧化物4.90萬噸,顆粒物0.23萬噸,揮發性有機物0.55萬噸;
農業機械排放氮氧化物10.07萬噸,顆粒物0.91萬噸,揮發性有機物1.40萬噸;
鐵路內燃機車排放氮氧化物0.27萬噸,顆粒物0.01萬噸,揮發性有機物0.01萬噸;
民航飛機排放氮氧化物0.22萬噸,顆粒物0.01萬噸,揮發性有機物0.01萬噸。
注釋
洞庭湖(湖南部分)、湘江流域、資江流域、沅江流域、澧水流域的劃分依據是湖南省第三次水資源調查評估工作的結果。
長株潭及大氣傳輸通道城市:包括長沙市、株洲市、湘潭市、常德市、岳陽市、益陽市。
工業源普查范圍:包括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》(GB/T 4754—2017)中采礦業,制造業,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3個門類中41個工業大類行業的全部工業企業或產業活動單位??赡馨樯烊环派湫院怂氐?類重點行業15個類別礦產采選、冶煉和加工產業活動單位。不包括污水處理及其再生利用(行業代碼為4620)企業。
農業源普查范圍:包括種植業、畜禽養殖業(生豬≥50頭、奶?!?頭、肉?!?0頭、蛋雞≥500羽、肉雞≥2000羽)、水產養殖業(不含藻類)。
生活源普查范圍:包括城鄉居民生活污水產生、排放情況,城鄉居民能源使用情況,非工業企業單位鍋爐,民用儲油庫和加油站。
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普查范圍:包括集中式污水處理單位、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處置單位和危險廢物集中處置(處理)單位。
移動源普查范圍:包括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源,以行政區為單位統計調查。非道路移動源包括飛機、營運船舶、鐵路內燃機車和工程機械、農業機械(含機動漁船)。
營運船舶核算水域范圍:包括內河及沿海水域。其中,沿海水域核算范圍為交通運輸部印發的《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》(交海發〔2018〕168號)中沿??刂茀^范圍。
工業源水污染物排放量:指污染物未經處理或處理后排入環境的量。
伴生放射性礦:指原礦、中間產品、尾礦(渣)或者其他殘留物中鈾(釷)系單個核素含量超過1貝可/克的非鈾(釷)礦。
揮發性有機物普查與核算口徑:按照可統計原則,對部分行業和領域人為排放源進行了嘗試性調查,核算范圍包括工業企業燃料燃燒及重點行業工業產品生產工藝排放;城鄉居民生活燃煤、餐飲油煙、家庭日化用品、城市新建房屋裝飾、瀝青道路鋪裝,對外營業的儲油庫和加油站;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源(不包括船舶)。
公報中合計數和部分計算數據因小數取舍而產生的誤差,均未作機械調整。